另外,陳時中強調,檢疫期間房間內的清潔要自行處理,房務人員不得進入房內打掃,「有些人請旅社人員進房間,但這跟平常住旅社不一樣」,用完的餐具垃圾要自行打包、綁好置於門外。
許多研究都已經指出運動的好處多多,對高齡者來說,運動可以增加肌力、預防骨鬆及減少關節問題、降低跌倒的風險,維持自己的體力,另外,運動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血壓等慢性疾病、還能促進心理健康,不論是從身體或心理層面來看,建立及維持運動習慣,是邁入老年生活需準備最好的「守勢」。要老有所用,到底可以怎「用」? 不拖累他人就是功德 要老有所用,最基本的要件就是保持健康、不要倒下去、不要成為長期臥床的老人。
他可以說是長者「毅力」的代表人物。例如有人退休後,擔任警衛、開計程車、做慈濟志工、醫院志工、當義警、義消⋯也有人幫忙看顧孫子等等,做這些工作,對社會及自己都有益處,是一種互利。資產要活化 根據媒體報導,台灣現在的年長世代,不少人可能擁有一間以上的房子,而且也都有存款,退休後,即便已經沒有固定收入,經濟可以說是無虞。會導致長期臥床的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(中風)、失智、關節肌肉的下肢疾病、跌倒(髖關節骨折)、肌肉骨頭相關疾病等,這些疾病中,第一項是與高血壓有直接關聯的疾病,其他三類疾病的預防都與運動有關,至於要預防失智,則是可以透過維持三動-動腦、互動與運動,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運動還是最主要關鍵。因此,建立運動習慣,保持活力,絕對是必要的。
受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情影響、年輕人不婚不生的比例攀升,預估這種「生不如死」的現象會持續擴大。許久以前,人類的平均壽命較短,是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,因此訂定60-65歲為退休年限,但是平均壽命已經變長,現在的65歲從生理和心理年齡來看,也許是以前的50-55歲,可以說是中壯年黃春香淚訴:政府硬要搶(聯合報) 南鐵強拆最後一戶。
不過黃春香和聲援者認為,「一致性」應是給予半拆戶具體、差別化的保障與徵收調整,而非一律強拆。非常遺憾努力這麼久,仍然由於鐵道局單方擺爛而一直無法營造出對等溝通的協調機制,而今天鐵道局跟南市警不顧行政院承諾,濫用公權力進行背信毀諾的強制拆除,讓人對台灣民主感到痛心。綜合媒體報導和黃春香的臉書現場直播,附近的地下道和巷口都在凌晨被封閉,警方在凌晨3點出動300名警力設置拒馬、包圍黃家的房屋。鐵道局去年7月、10月2度強拆反南鐵東移自救會長陳致曉及黃春香住家,陳家已拆除完畢,黃家則局部破壞,今天清晨發動3度強拆。
警力於清晨6時左右從屋子後方進入,強制清空屋內人員,過程中聲援者高喊「警察暴力、迫遷幫凶」等口號,但仍被陸續帶到屋外,重機具也在現場待命,隨時準備進場執行拆除。南鐵地下化工程因施工需求,拆除沿線340戶,原訂2024年完工,因部分住戶抗爭不願遷離,時間長達9年多,延遲用地取得,預估延到2026年完工。
不過聲援者們不放棄,又再度回到現場,但因為已經無法再進入屋內,所以選擇在封鎖線外靜坐抗議,4樓內原還有3名學生鎮守不退,最後也遭警方強行抬離現場。這段時間黃春香數度北上,和行政單位溝通也都未果,鐵道局寄來的公文中,以如果設定地上權保留樓梯,恐造成210戶半拆戶提出相同要求,拆遷處理事宜需有「一致性」,「衝擊都市景觀」等理由拒絕黃春香淚訴:政府硬要搶(聯合報) 南鐵強拆最後一戶。這段時間黃春香數度北上,和行政單位溝通也都未果,鐵道局寄來的公文中,以如果設定地上權保留樓梯,恐造成210戶半拆戶提出相同要求,拆遷處理事宜需有「一致性」,「衝擊都市景觀」等理由拒絕。
黃春香說,這一年來百感交集,因為政府根本沒有在對話,她一直在想可以怎麼辦,「我一直在問自己是不是不會講話、說的話人家都聽不懂」,她只是希望保留樓梯可以讓家人上樓。鐵道局去年7月、10月2度強拆反南鐵東移自救會長陳致曉及黃春香住家,陳家已拆除完畢,黃家則局部破壞,今天清晨發動3度強拆。不過黃春香和聲援者認為,「一致性」應是給予半拆戶具體、差別化的保障與徵收調整,而非一律強拆。延伸閱讀: 簡介南鐵東移案:徵用 vs. 徵收,居民為何在都市計畫中無話可說? 台南鐵路地下化爭議:「搞軌都市主義」下,政府未能回應的問題 新聞來源: 南鐵最後抗爭戶明晨將被強拆。
黃春香大約在上午7點30分由警方勸離帶出屋內,1至3樓的聲援者則遭到警方強制架離,約4、50名聲援者被分2批載到台南市文化中心、中華東路夢時代附近。Photo Credit:中央社 溝通1整年訴求「保留樓梯」未果 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沿線的拆遷戶中,只剩下北區開元路11、13號的半拆戶未完成拆遷,屋主黃春香去年爭取到緩拆後,提出建物「原梯保留」的訴求,樓梯空間約3坪左右。
鐵道局中部工程處今(20)日清晨6時起展開強拆作業,約數十名聲援者前一晚就在現場集結守在屋內,不過鐵道局在300名優勢警力保護下層層突破,聲援者也在早上8點遭清場,隨即展開拆除工作。肉身死守黃家「以命擋政府蠻橫」不敵300警破門清場(蘋果日報) 三度強拆南鐵最後一戶 300警破門清場 黃春香被帶離 鐵道局:不得已的考量(新頭殼) 南鐵地下化拒拆戶阻擋拆除 警力進駐淨空聲援者(中央社) 南鐵最後半戶強拆。
非常遺憾努力這麼久,仍然由於鐵道局單方擺爛而一直無法營造出對等溝通的協調機制,而今天鐵道局跟南市警不顧行政院承諾,濫用公權力進行背信毀諾的強制拆除,讓人對台灣民主感到痛心。綜合媒體報導和黃春香的臉書現場直播,附近的地下道和巷口都在凌晨被封閉,警方在凌晨3點出動300名警力設置拒馬、包圍黃家的房屋。警力於清晨6時左右從屋子後方進入,強制清空屋內人員,過程中聲援者高喊「警察暴力、迫遷幫凶」等口號,但仍被陸續帶到屋外,重機具也在現場待命,隨時準備進場執行拆除。經歷超過10年抗爭的台南鐵路東移案,僅剩最後一戶黃春香家未拆,一年的緩拆期內,雙方溝通未果。有關黃春香女士的重建需求,南鐵局會全力協助所需。不過聲援者們不放棄,又再度回到現場,但因為已經無法再進入屋內,所以選擇在封鎖線外靜坐抗議,4樓內原還有3名學生鎮守不退,最後也遭警方強行抬離現場。
數十名名聲援黃家的群眾、學生等,昨晚就開始進駐黃家,他們反鎖門並且在屋內靜坐,彼此手勾著手形成一道人牆,並戴著口罩接力方式闡述抗爭訴求,希望為黃家爭取最後的機會。南鐵東移案發函稱將強拆,最後迫遷戶黃春香:「幫我們的人都當官了、都不敢講話了」 凌晨也趕到現場了解狀況的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發文批評,鐵道局一直不願正面回答原梯保留會影響到哪些列車、影響到什麼地下結構物,只會說規定就是這樣、保留會對其他戶不公平等等,顧左右而言他,持續跳針。
南鐵地下化工程因施工需求,拆除沿線340戶,原訂2024年完工,因部分住戶抗爭不願遷離,時間長達9年多,延遲用地取得,預估延到2026年完工在「一鄉一品」政策帶領下,丹塞鄉政府以鬼面節營造文創環境,從地方民俗館、社區美學到觀光產業,全以Phi Ta Khon為主題,營造地方文化。
久而久之,展現充沛精力和和多元色彩的Phi Ta Khon就成為丹塞大功德節的特色。Phi Ta Khon的造型有鬼王跟小鬼兩種規格,鬼王鬼后是2-3公尺高的立體偶像,無法為人穿戴,其型制簡樸並凸顯性器,部份村民在製作鬼王鬼后時,會擬人化的幫祂們加上小孩。
1997年,在前塔信(Thaksin Shinawatra)政府支持下,泰國向日本學習「一村一品」(One Village, One Product, OVOP)的經濟振興運動,於2001年時以專案方式在全泰國推行OTOP計畫,希望透過OTOP,由上而下地鼓勵每個鄉鎮開發在地產品,政府再從中幫助開拓市場,用意在於推廣泰國傳統手工業,希望將泰國的農村商品行銷至國內外,增進農民收益。Phi Ta Khon有大小之分,「大Phi Ta Khon」為鬼王鬼后,每個鬼群各有一對,其它的「Phi Ta Khon」則是小鬼,必須聽命於鬼王。椰子葉韒面具、碎布衣、銅鈴和男性陽具的尖狀武器是Phi Ta Khon的標準配備,銅鈴是為了製造聲響,而陽具則是泰東北社會用來表徵農作物豐收的符號。如今,商品化的Phi Ta Khon已擺脫惡鬼形象,轉變成為好的保護靈,同時也是一種歡樂象徵,一種能讓丹塞人感到自豪的文創品。
Phi Ta Khon是泰國「一鄉一品」(หนึ่งตำบล หนึ่งผลิตภัณฑ์,One Tambon, One Product,OTOP)文化創意產業的成果之一,早在1982年時,泰國皇家保護署就成立了「邦賽民俗手工藝品中心」(Bang Sai Royal Folk Arts & Crafts Centre),這是泰國「一鄉一品」發展的搖籃。之後,越來越多人仿效他的行為,在遊行時也戴起自製的Phi Ta Khon面具,互相嬉鬧捉弄,於是,Phi Ta Khon舞蹈不經意地炒熱大功德節的氣氛,讓安魂祈福的節慶開始增添娛樂功能,其它村民也在慶典中感受到歡樂氣氛並學習包容他人。
Photo Credit:張雅粱 Phi Ta Khon裝置藝術,筆者攝於丹塞 Photo Credit:張雅粱 Phi Ta Khon 文創製作,筆者攝於丹塞 Photo Credit:張雅粱 大小Phi Ta Khon打卡熱點,筆者攝於丹塞 所謂Phi Ta Khon就是山林鬼魅,但對丹塞人而言,祂是丹塞的保護靈,可護佑當地人平安。但為了維護傳統,鬼王鬼后的竹製造像仍必須在鬼面節結束後放水逐流,可是製作精美的Phi Ta Khon就不需要再丟棄,可以長期保留,做為家中裝飾,因此丹塞每戶人家中幾乎都掛有Phi Ta Khon面具。
相較下,小鬼Phi Ta Khon則是人人都能扮演,所以是常人尺寸。甚至結合觀光資源,規劃OTOP旅遊村,以Phi Ta Khon形象經營社區,讓遊客進入丹塞市中心後,猶如走進一座Phi Ta Khon專屬的生態博物館。
之後,丹塞鄉政府便將Phi Ta Khon視為文化品牌,持續扶植在地文創,大至公共藝術、店商擺飾,小至公仔、鑰匙圈等商品,全用Phi Ta Khon造型進行設計。事實上,早期丹塞人認為Phi Ta Khon是不好的鬼,最初的大功德節是為了要趕走它,所以在儀式結束後,必須要將這些象徵惡鬼的大小Phi Ta Khon,包含裝扮時所穿戴的面具和衣服,一起丟入當地蓬猜寺後的孟河中,表示厄運遠離。丹塞的文創品以Phi Ta Khon為主,它是丹塞特有的智慧財產,尤其是小鬼面具,最特別也最受觀光客喜愛。後來,某位年輕男子裝扮成Phi Ta Khon參加丹塞大功德節時,心血來潮戴著面具捉弄村民,並在遊行隊伍間跳起舞來,他的行為不但沒有被制止,反而讓人覺得很有趣。
泰國黎府丹塞縣的大功德節又稱鬼面節(ผีตาโขน, Phi Ta Khon Festival),它是受到寮國民俗影響而異地發展的面具節慶,但泰國文化部仍將鬼面節列入《2013年泰國無形文化遺產名錄》,目的就是要區隔寮國,重新定義泰東北的民俗傳統,因為對泰國而言,鬼面節雖受寮國文化影響,但丹塞的傳說、詮釋,以及自創的Phi Ta Khon造型,都讓鬼面節成為特有的地方節慶,有別於寮國,這是泰國政府在泰、寮共享文化中所採取的策略,以重新定義傳統的方式,為丹塞鬼面節爭取無形文化遺產地位,其中Phi Ta Khon最為人熟知,也最具在地特色椰子葉韒面具、碎布衣、銅鈴和男性陽具的尖狀武器是Phi Ta Khon的標準配備,銅鈴是為了製造聲響,而陽具則是泰東北社會用來表徵農作物豐收的符號。
事實上,早期丹塞人認為Phi Ta Khon是不好的鬼,最初的大功德節是為了要趕走它,所以在儀式結束後,必須要將這些象徵惡鬼的大小Phi Ta Khon,包含裝扮時所穿戴的面具和衣服,一起丟入當地蓬猜寺後的孟河中,表示厄運遠離。如今,商品化的Phi Ta Khon已擺脫惡鬼形象,轉變成為好的保護靈,同時也是一種歡樂象徵,一種能讓丹塞人感到自豪的文創品。
Phi Ta Khon有大小之分,「大Phi Ta Khon」為鬼王鬼后,每個鬼群各有一對,其它的「Phi Ta Khon」則是小鬼,必須聽命於鬼王。泰國黎府丹塞縣的大功德節又稱鬼面節(ผีตาโขน, Phi Ta Khon Festival),它是受到寮國民俗影響而異地發展的面具節慶,但泰國文化部仍將鬼面節列入《2013年泰國無形文化遺產名錄》,目的就是要區隔寮國,重新定義泰東北的民俗傳統,因為對泰國而言,鬼面節雖受寮國文化影響,但丹塞的傳說、詮釋,以及自創的Phi Ta Khon造型,都讓鬼面節成為特有的地方節慶,有別於寮國,這是泰國政府在泰、寮共享文化中所採取的策略,以重新定義傳統的方式,為丹塞鬼面節爭取無形文化遺產地位,其中Phi Ta Khon最為人熟知,也最具在地特色。